鼓楼区南京大学附属中学欢迎您!
   6639
找回密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祈福和平 共望明朝   ·2020年南大附中高考喜报   ·有关“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   ·西宁南川西路中学领导、教师  
譬喻妆成联语奇
发表日期: 2015/4/14 13:31:25作者:红霞  访问量:17944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幼时聪慧,曹尚书想考考他,命人把小解缙叫到府上。解缙见曹府只开边门,当即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曹尚书说:“我出几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言罢,念出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对道: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尚书又出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对道: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曹尚书见他对答如流,开中门迎接。解缙身穿绿衣,连蹦带跳进入中门。曹尚书见状,便挖苦他: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抬头一看,见尚书身着红袍,老态龙钟,便应道:落汤螃蟹着红袍。曹尚书满脸尴尬,知道解缙不可小视,便请他入座。问道:“你父母以何营生?”解缙答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原来,解缙家贫,父亲沿街卖水,早出晚归,所以说“肩挑日月”;母亲在家推磨做豆腐为生,所以说是“手转乾坤。”曹尚书听罢,叹服解缙真是神童。    

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曹尚书和解缙的四联出句对句用的都是比喻。比喻,也称譬喻,就是打比方,把抽象的、深奥的、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化为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有三要素:一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三是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如“如”、“似”、“若”、“是”等。 比喻一般有三种形式:

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喻词齐全。

如山西应县木塔联: 俯瞻桑乾,滚滚波涛荧似带,遥临衡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杭州云栖寺联: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楹联中明喻也可不用喻词,使本体和喻体直接组合成有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结构显得紧凑,语言显得简炼,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如燕王朱棣应朱元璋对句: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2.暗喻(甲是乙喻词多用“是”、“为”,有时省去喻词。

阳朔画山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

清陈元龙格言联: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3.借喻(乙代甲)本体、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郑板桥题《竹梅图》言志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面针。

此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还有些变化形式: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

楹联是中华文化独有的风景,用极简约的文字,浓缩丰富的情感、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一字胜百字,诵一句胜千句,显示出汉文字强大的包容与张力,文字的精纯到了极致的境界。而妙用比喻,更大大丰富了楹联的艺术表现力,产生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那么,在楹联中如何运用比喻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呢?宜做到“活”“ 奇”“高” 。  

“活”是指比喻须形象贴切。喻体和本体是两个不同但又有某些相似的事物,无共同点的两件事物间不能相互比喻。比如: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莺穿柳树,却似金梭织绿丝。此联中的燕子与铁剪,桃花与红锦,黄莺与金梭,柳条与绿丝,四组意象在整体上是极其不同的,但在形状或颜色上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明大才子杨慎八岁时面对皇帝的考验对出: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巧妙的比喻使池塘中荷叶的情态、横梁上蜘蛛网的状貌生动形象地浮现了出来,富有生机和情趣,让人拍案叫绝,过目难忘, 明代顾鼎臣有副状景联: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上联以“线”喻“柳”,以“梭”喻“莺”,柳条如万千条垂线,黄莺如飞梭在其中穿行,描绘出一幅江南春色图;下联以“笺”喻“云彩”,以“字”喻“雁阵”,描绘出深秋的物候景象。几个精巧的比喻,便把春秋景物写活了。再如纪晓岚的自挽联: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我们不是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吗?

     “奇”就是比喻力求新颖奇巧,避免陈词滥调。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题河北赵县赵州桥的一个对联云: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上联中的“碧玉环”比喻桥洞,下联中的“苍龙背”比喻桥面,精炼新颖,美感十分。再如: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联是摘星汉;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乃探花郎。这是皇帝和刘风诰的对句,上联皇帝把人才喻为星星,说自己重视人才、收揽人才。下联刘风诰把知识和功名比作花朵,说自己已经考取了探花,也别开生面。长河云作浪,海蝶为舟。以浪比云,奇巧大气。将蝶比舟,浪漫别致, 比喻新奇,诗情画意。黄果树瀑布观瀑亭有一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宽约30的瀑布,从高高的山崖跌落,水花飞溅,极其壮观。上联从日常生活去生发想象,把飞溅的水花比作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棉絮,奇巧鲜活;下联从神话传说去生发想象,把红霞比作锦绣,由云锦想到“机杼劳苦” 的织女,把读者的艺术感受引向更新更佳的层次。上下联妙用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一俗一雅,一近一远,珠联璧合,自然新颖。

      “高” 要求比喻讲究意境高美。明代,苏州有个商人请唐伯虎为他的店铺写副春联。唐伯虎写道: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此联以“春意”喻“生意”,以“水源”喻“财源”,本来既生动又雅气,但商人并不满足,要求重写。唐伯虎眉头一皱,重写一联: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犹如冬日虱子,越捉越多。商人见了,这才满意而去。但“夏夜蚊虫”和“冬日虱子”本是令人生厌之物,毫无意境美可言。商人铜臭熏心,可谓物以类聚。两联虽同用比喻,但意境高下立判。郭沫若题新疆天池联: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上联,将深蓝的天池水比作盛在砚底的浓墨,池周围的山如砚池边缘;下联,将山上的密密树木比作挺立在笔杆前端的毫毛,座座尖山就如枝枝笔杆。生动、形象,有意境。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在扬州史公祠飨堂前的一幅楹联,说的是明末史可法坚守扬州、以身殉国的一段史实,残落的梅花瓣就像亡国者留下的血泪,明朝老臣的心也如同残月一样,联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催人泪下。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南京市鼓楼街83号  电话:025- 83236404
技术支持:南京高泰科技有限公司 维护单位:南大附中信息中心  邮箱:sheepice77@163.com
苏ICP备06032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