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南京大学附属中学欢迎您!
   3451
找回密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祈福和平 共望明朝   ·2020年南大附中高考喜报   ·有关“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   ·西宁南川西路中学领导、教师  
例谈牛津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任务的整合——杜娟
发表日期: 2016/10/31 15:49:38作者:张晓芳  访问量:5579

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读写训练课。执教老师没有局限于Reading的授课,而是将阅读课与写作进行了结合,联系M5U3 ProjectHaving a debate设计了写作题目——To clone or not to clone?让学生当场将话题应用到写作,与此同时给学生进行了阅读策略指导以及任务型填空的技巧指导。

该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Step 1: Lead-in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Star Wars Episode 2: 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 and The Island, a science fiction in 2005. Then show the students some other pictures about several cloned animals in our real life.

设计优点:导入部分结合了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的图片,将已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克隆出来的动物给学生做了展示,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两部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和《逃出克隆岛》,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很轻松地引出了Clone这一话题。

Step 2: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newspaper article

1) While reading a newspaper article, first we may get some hints by reading _______. Then, we move on to the ___________________ for the main idea.

2) Usually the _____ paragraph gives us a conclusion as well as some latest information.

3) The body part often gives __________________.

Keys:

1) the title, lead/1st paragraph  2) last  3) details, background/related information or views

设计优点:牛津高中英语每单元的Reading后都有一个Reading strategy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执教老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阅读策略,采用填空的形式,也是在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Step 3: 1st reading

1) The lead paragraph (Paragraph ________)

2) The body (Paragraph ________)

3) The ending (paragraph_______)

Keys:

1) The lead paragraph (Paragraph 1)

      Cloning human embryo has caused debate.

      On the one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 body (Paragraph 2-5)

      More information for cloning and peoples attitudes.

3) The ending (paragraph 6)

      Cloning in China.

设计优点:讲解完阅读策略后要求学生立即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段,即学即用,帮助学生强化了阅读技能,在分段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

Step 4: 2nd reading

1) Ask students to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Dolly and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cloning.

2) Additional reading: two letters from Pauline Carter and Colin Jake

 

 

contents                   letter

Pauline Carter

Colin Jake

attitudes

 

 

 

reasons

 

 

 

 

设计优点:第二遍阅读课文让学生获取细节信息以及不同的人对待克隆的不同态度,这样的设计任务非常符合现在高考阅读题型。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高考阅读题中,细节理解题和观点态度题占不小的比重,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常常抓不住关键词句容易出错,执教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注意训练学生解决这类题目的能力,这一设计观念非常值得学习。

在阅读两封信的时候将要点信息设计成表格的形式,也比较符合我们的任务型阅读模式,左边竖栏给出的attitudesreasons也是我们做任务型填空常填的单词。

Step 5: Further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Besides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are there any other possible benefits or problems that cloning may bring us?
   
设计优点:这一环节既是对上面所有步骤的总结,也是为下一步写作做铺垫。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也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时机。执教老师点了五六名学生表达了自己对待克隆的态度,学生都表达地很好,这也给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一些启示和写作的素材。

Step 6: Writing task

There is a debate --- To clone or not to clone?

Write an opening speech for the Pro side or the Con side to present your views.                 (100-150 words)

设计优点:本单元的Project的标题就是Having a debate,这里的写作设计与Project的内容很吻合,而且上述环节为写作做了充分的铺垫,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会无话可写。学生在课堂上十多分钟的写作也十分出彩,执教老师随机做了点评。

在评课环节,一位年轻老师说:“我刚刚上过这个单元的Reading,比较有体会。这个阅读材料信息比较简单,学生对克隆这个话题也不陌生,怎样能把这个阅读课上的既不枯燥,又能让学生从中有所得是个问题。今天的课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教材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采用整合的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位教师的话也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对于教材进行整合并不是新的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很多专家的讲座、文章都提到过“整合”的思想,但从实际教学操作上来说,有多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能真正将“整合”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去呢?翻阅相关资料,笔者找到了两点主要的《牛津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施建议。

1. 围绕“话题”进行整合

目前江苏省所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模块的编排都以一个特定的话题为主线,具体可参照每本书的目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每单元的话题进行深挖、合理创新。并针对主话题内容对教材各个环节进行重组,自然合理地展开课堂教学。如笔者观摩的M5U3的公开课,执教老师将Reading, Welcome to the unit, ProjectWriting进行了整合,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写作技能,也使得课堂不单一枯燥。

2. 以“实际运用”为目的进行整合

语言教学的目的都是“学以致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该节课所学的词汇、语法、篇章知识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标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以“用”为目标进行教材的整合。以模块九第二单元的阅读为例,此单元的阅读只要介绍了雅典卫城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在“实际运用”的理念统领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整合:考虑到学生对卫城的知识知之甚少,教师可在教学中增加观看视频的环节,通过课本与课外视频的整合让学生清晰生动地了解卫城的历史变迁。通过课本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保护古迹这一话题的词汇、句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话题的课外阅读,然后鼓励学生用所学课本知识结合课外阅读,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辩论、写作,对“身边事”进行充分探讨,更好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教材只是实施英语课程的手段之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定学习群体的需要(程晓堂,2005)。因此,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更应该积极思维、不断创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址:南京市鼓楼街83号  电话:025- 83236404
技术支持:南京高泰科技有限公司 维护单位:南大附中信息中心  邮箱:sheepice77@163.com
苏ICP备06032382号-1